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修
建筑工程学院2020年度新入职教师工作总结

发布者:于小雪发布时间:2021-09-17浏览次数:233

入职一年以来,我参加了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在线培训、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青年教师助教制导师制工作等多项培训项目,在教学方面有非常大的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在线培训

20208月至10月,我参加了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在线培训,学习了许多国家级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包括“如何讲好一门课”、“微课的开发、设计与应用——如何制作出色的教学视频”、“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等等。其中印象最为深刻、收益最大的是北京林业大学岳瑞峰老师的“如何讲好一门课”。

岳老师以“课前——课中——课后”为主线,详细阐述了6W备课法、教案撰写方法(具体内容和示例)、课件PPT的设计方法、教学口语和教态的注意事项、板书撰写要求,以及课后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同时,岳老师强调要重视每学期第一节课,讲解学科发展史、课程整体框架、本门课学习方法、学习该门课的现实意义、课程资源、以及课堂规则等。

入职后我上的第一门课是城乡规划的《建筑力学》(2020.09-2021.01),第一次上课很紧张,但我按照岳老师传授的方法,用心准备该门课的第一堂课,并结合专业特点,详细讲解学习该门课的现实意义,比如,以著名建筑师赖特的流水别墅为例,分别从建筑美学和结构力学以及耐久性的角度分析这栋别墅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同时,引用我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先生的寄语,如“建筑设计师一定要学好建筑力学”、“设计师手中一条线、建筑工人一身汗”(该寄语据梁思成**张克群回忆,张克群也是高晓松之母),向学生们强调学习《建筑力学》的重要性。第一次上课很紧张,表情很严肃,语速也很快,但我记得课下我整理材料时,听到下面有学生小声说“讲的挺好啊”,另一个学时又说“嗯,是个好老师”,那一刻,我觉得非常幸福,瞬间觉得花了足足十来天准备这第一堂课是值得的,也非常感谢岳老师无私的经验分享,可以说,岳老师是我教师生涯的第一位领路人,让我收获巨大。

如果有机会希望能继续参加此类培训,学习更多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

二、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202011下旬,参加了2020年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历时3天,分别从“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技术”、“教学理念”、“教学示范”、“教师身心健康”和“教学技能”6个主题模块进行了学习。

“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山东理工大学的吕传毅书记从师风师德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了现在高校师风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育人意识淡薄,人文关怀不够、缺乏责任感,治学不严谨、学术功利倾向严重,道德实践能力薄弱等,并结合实际案例一一阐述,并指出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同时,吕书记寄语要珍惜时光、明确目标,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言行一致、求实求真,绝不碰触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廉洁自律、师德长存。

“教育技术”方面,东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熊宏齐教授作了题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教学设计及实验类一流课程建设》的报告,强**学实验构思要巧妙,最好来源科研和工程最新成果,核心要义应高度凝练,最好通过“形象展现抽象”展现教学问题,即用大家通晓的最普通方法进行教学实验。为了便于理解,熊教授以“太阳能电池虚拟仿真实验”为例,从实验类型的选择、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等角度入手,分析原有验证性实验的缺陷,讲述如何通过优化实验设计方案,将验证性实验改进为设计性实验,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效果,使得该实验有意义,这就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和魅力。同为土木专业的我,应如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上述理念引入实验教学呢首先是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土木行业最新动态;其次,自己的科研要跟上,让科研项目反哺教学;再次,应走出去多交流,不能固步自封;最后,就是用心,熊教授总结的宝贵经验是多年教学经验的累积,这些经验都是没有前人参考、自己摸索总结的,通过报告,我能强烈感受到东大土木实验团队的用心和思考,在感叹之余令人肃然起敬,也为我未来的教师生涯指明了方向。

“教学理念”方面,孙贤明教授提出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亲其师,信其道”。针对现在大学中常见的学生逆反心理,如学生不愿意学本专业、被迫选择本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信心等,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对应的教育方法,效果显著。此外,孙教授还针对不同学科提出了不同的授课方法。以工科为例,同伴互教法非常好用,该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互教,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印象,尤其适合理工科大班的情况。孙老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但作为一个新进教师,如何把握好关爱学生又不让学生得寸进尺尤为重要,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有部分学生会将教师的平易近人混同于宽松放纵,公然在课堂玩手机,厉声制止后才收敛。此外,我在教授课程《建筑力学》时,发现学生很容易走神,所以经常在课堂上布置简单的练习题,让他们课堂求解,现在想来已初步采用了同伴互教法,开始效果还很好,但后期部分学生跟不上,有破罐破摔的状态,该法对这部分学生已不大适用,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枯燥的工科课程(如力学)上时刻保持专注力并跟上进度,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

“教学技能”方面,大连理工大学的冯林教授作了题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创新》的报告,强**育不是教授内容,而是教授知识的形成过程,即学习方**,只教授结果是不对的;同时强调传授知识转化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学设计应取决于学科性质,强调核心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最后,冯老师还对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容易走神的问题,以45分钟一堂课为例,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约为8-10分钟,之后开始走神,所以每到这一时间段与学生互动一下;(2)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是教学的基石,教师应密切结合学科的逻辑发展思路,做好科研,将教师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使教学内容跟上科学发展,以保证教学的先进性,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收获颇丰。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我一定能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而不断努力。

三、青年教师助教制导师制工作培训

入职以来,建筑工程学院多次开会阐明青年教师助教制导师制的工作内容,贾致荣院长、张大富副院长也多次强调导师制“传帮带”的作用及其重要性。鉴于此,工程管理系主任杨志刚老师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李素蕾老师作为我的导师,带领我展开教学工作,迅速进入教学状态。同时,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必须观摩听课,每学年不少于20学时,所听课程为导师开设的课程或相关专业课程、以及校级教学名师课程。

3.1 助教——《建筑法规》

在助教方面,我师从李素蕾老师助课《建筑法规》,期间学习了很多教学方法,如关键词法、案例法、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等;以及多媒体授课方法,如在线签到、课前测试、随堂测验和在线测试等。此外,李老师还强调要给学生立规矩,学生上课时应起立喊老师好,之后做课前测试,课前测试完成后禁止玩手机;课中多次点名与学生交流、并要求学生记笔记,以提高听课效率;课后则布置随堂练习,画思维导图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这些教学方法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在我上大学时,并未见老师采用上述方法如此用心地讲课,在感叹李老师授课用心之时,又不免感叹自己懂得太少,需要学习的太多。

3.2 听课

在听课方面,我趁课余时间听取了多位校内教学名师的课,如刘建平老师的《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许英姿老师的《理论力学》、李震梅老师的《模拟电子技术》、王柏松老师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谭霞老师的《经济学》、柳玉英老师的《分析化学》、崔芳华老师的《单偏光下的光学性质》、杨志刚老师的《建筑力学》、李素蕾老师的《建筑法规》等等;以及校外教学名师的课程,如山东科技大学吕亚男老师的《高等数学》。各位老师授课均非常精彩,令我收益匪浅。

结合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的学科性质,我主要吸取了刘建平老师、许英姿老师和李震梅老师的教学特点:如刘建平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对比学习法,在单向板肋梁的基础上引入双向板肋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将工程实际问题转换为可求解的数学模型,教学生如何正确参考规范进行取值与计算;许英姿老师利用动画,详细讲解角速度的概念,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李震梅老师则逻辑性极强,直击重点,语言精准、干练,完全没有口头语,整堂课下来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上述三位工科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点——让学生上黑板做题,当场检验教学成果。几位老师均将学生分组,每次做练习时,按组号抽取1~2名学生上讲台做题,现场检验教学成果,及时发现学生的难点和易错点,当堂纠错。刘建平老师在点名让学生黑板解题时,有位学生不配合,直言“我不会”,此时场面略有尴尬,但刘老师不急不恼,幽默地说:“不会没关系呀,你请一位同学上台帮你解题吧”,一下将课堂气氛推向**,学生们嬉笑着哄某位同学上台,之前玩手机、走神的同学也纷纷回过神来,一起解题。而李震梅老师则是让同一小组的同学一起上台,大家拿着课本一起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来完成。这两位老师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我上课时很少点名让学生解题,主要就是怕碰到这种“有性格”的学生拒绝或发生冲突,而刘老师的幽默和李老师的充分自由和尊重化解了这些尴尬,令我印象深刻,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也要学以致用。

此外,在课程导学方面,谭霞老师在讲解《经济学》中资金的时间价值时,利用“生活中的房贷计算”进行导学,案例十分接近真实生活,可以了解等额还贷的本息组成(比如还房贷初期主要是还银行利息)等知识,一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崔芳华老师在讲解《单偏光下的光学性质》时,利用泰坦尼克号中的钻石“海洋之星”进行导学,提出如何利用单偏光分辨不同价值的钻石,引人入胜,导学效果非常好。其实土木工程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平时住的房屋建筑、道路等都属于土木工程的范畴,如何将所教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交付房屋时如何鉴别房屋质量等),将会是我今后课程导学设计的改进方向。

受时间所限,还有很多优秀教师的课程没有来得及听,我会在日后工作中抽时间听课学习。

3.3 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方面,我已主讲《建筑力学》、《管理学原理(建工)》、《建筑法规》三门课。

《建筑力学》是我入职以来主讲的第一门课,杨志刚老师、鲁丽君老师和王士金老师给予我非常大的帮助:鲁老师无私地分享了她精心准备的课件PPT、课后作业、试卷、试卷分析等材料,并帮我对期末考卷进行把关。杨老师则无私地分享其教学经验,比如均布荷载的概念,我觉得很简单一带而过,但学生反映听不懂,这时杨老师教我利用“在一根绳子上晾一件衣服和晾一排衣服形象地比喻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产生的弯矩图”,学生立刻理解;同时,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弯矩图和剪力图的突变和大小,杨老师编了一系列生动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等等。杨老师讲课幽默生动,课堂气氛非常好,枯燥的力学知识也变得有趣,我暂时无法达到这种水平,但会继续努力。王士金老师也给予我一些教学经验,比如,不要讲太多内容,但讲就要讲透、让学生充分理解。

《管理学原理(建工)》偏文理科性质,较为枯燥,学生听课效率较低,为了提高学生听课效率,我准备了大量案例和视频来丰富课堂,但感觉效果还是差强人意,之后打算去管理学院听课学习。此外,感谢张静老师分享了她的课件,并对我的期末考卷提出建议。

《建筑法规》是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选修课,共计16个学时。在上课前,我首先进行学情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空间想象、理论推导和逻辑思维方面能力较好,但较为排斥需要记忆的学科,而建设法规不可避免的需要大量记忆,因此必须带领学生画思维导图,强调理解记忆。其次,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入相关法条的概念,并以土木行业发生的多起真实司法案件为例,如设计师“接私活”、设计师服从甲方要求修改图纸导致工程质量低于强制标准、职业资格证违规“挂靠”等,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可能发生违法违规的行为,强调很多看似行业惯例的行为很可能会导致坐牢,警示学生引以为戒,树立依法从业、执业的思想,避免学生在无知中犯法。最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课程多、任务重、强度大,如果在课后布置大量作业会导致大量抄袭的现象、也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因此50分钟的课程,每节课留出5-8分钟让大家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测试,当堂消化吸收,效果较好。

四、有待改进的地方

在这一学年的教学实践中,学校领导、张大富副院长、李素蕾老师、刘建平老师等多位老师曾莅临听课指导,在给予充分鼓励和认可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1. 教学设计尚需加强,应注重课程的导入;

  2. 加强课程思政的融入;

  3. PPT制作可进一步优化,效果更好

  4. 板书设计应为提纲式,字体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对于重点内容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加以标注;

  5. 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6. 讲课再稍微轻松、自然一点会更好;

  7. 应给学生立规矩,禁止学生玩手机、适度控制课堂纪律等。

五、致谢

入职一年以来,我学习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这离不开学校、学院和各位前辈的帮助与支持。

感谢贾致荣院长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帮助和支持,鼓励我积极参加青年教师比赛,在基金申请时帮我找专家看申请书提意见;感谢黄文娟书记给与的大力支持与关心;感谢张大富副院长对我教学的肯定,积极支持我参加青年教师比赛,并为录课提供场地、设备和后期剪辑;感谢韩保民副院长在基金申请时提供的帮助与支持;感谢任晓宇老师和李正军老师的耐心解答与帮助。

感谢刘建平老师、鲁丽君老师给我的无私指点;感谢工程管理系的所有老师,杨志刚老师和李素蕾老师在教学方面给我特别多的帮助,刘爱芳老师在带毕业设计方面给与了很多帮助,谢丹凤老师和王士金老师经常耐心地帮助我,如教案撰写、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期末试卷整理归档等等,李坤老师、刘永强老师、王文静老师、孙广伟老师和张静老师也从各个方面帮助我,几乎是有问必答,真心感谢工程管理系这个大家庭。

我能有所成长离不开这些老师的帮助与支持,再一次真诚地感谢你们。

                                                  建筑工程学院 孙祯